欢迎来到yd77699云顶国际现在时间是:
访问旧版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研工动态 -- 正文
研工动态
殷辉与研究生交流红黄壤矿物界面与土壤健康研究感悟
发布人:许琳发布时间:2025-04-28

4月25日,“红黄壤矿物界面与土壤健康研究感悟”学术晚茶活动在主楼240会议室进行,学院殷辉副教授与研究生分享耕地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交流学术成长之道。

殷辉从粮食生产与耕地的关系出发,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以世界8%的耕地养活世界20%人口,面临巨大挑战。在全球范围内,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也不容乐观”,殷辉强调,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铁/锰氧化物具有特殊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它们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影响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在土壤污染的防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殷辉表示,土壤中的活性组分,如铁锰氧化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在土壤健康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土壤有机物组成和特性复杂各异,显著影响矿物界面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微生物可通过吸附、吸收、甲基化/去甲基化、直接和间接还原/氧化等机制影响重金属环境行为,通过研究这些活性组分的作用机制,能为土壤污染的防治和土壤健康的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殷辉介绍了研究中应用的同步辐射技术。他阐述了同步辐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土壤有机碳组成、矿物界面反应、土壤弱晶质矿物鉴定与转化、团聚体结构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利器”,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寻求资源支持,充分利用科研基础设施助力科研工作。

殷辉结合课题组学生的科研经历,强调毅力、执行力和自学能力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他分享了团队学生在测定甲基汞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挑战,如甲基汞浓度低、基质复杂、测定复杂和重现性差等,但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最终取得了确凿的证据。针对红壤区土壤铬污染问题,团队学生通过自学和创新方法,构建了土壤中Cr(Ⅵ)的还原与固定模型,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活动尾声,殷辉寄语同学们:“希望大家能选定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持续钻研,掌握领先技术以拓展研究深度,面对挫折保持坚韧毅力,拥有强大的执行力,积极自主学习,不断攀登科研新高地。”



文字:罗昌丽

图片:杨紫依

编辑:许琳

审核:许琳